张士诚大吃一惊,突然就骂吕珍“你别浑了,朱元璋可是韩宋帝国的
张士诚大吃一惊,突然就骂吕珍:“你别浑了,朱元璋可是韩宋帝国的吴国公,他怎么可能不救主子?”
吕珍反击道:“蒙元政府还是您的主子,它如果出事,您救不救?”
张士诚哑口无言,他在心里琢磨,如果吕珍这个假设成立,自己到底该怎么做。
张士诚假设出来的犹豫,也正是朱元璋在1363年春天时不可回避的犹豫。刘伯温风尘仆仆回来,还未脱下被露水打湿的衣衫,就被朱元璋叫到密室,这道难题摆在了刘伯温面前。
从刘伯温的角度看,朱元璋和韩宋帝国一点亲情都没有。韩宋帝国没有给过朱元璋任何支持,只有几个空衔。朱元璋发展到今天,全是他单枪匹马闯出来的,和韩宋帝国没有一点关系。所以刘伯温认为,救安丰是策略问题,不是责任问题。
而朱元璋不这样看。他说,当初进郭子兴部队,他就是红巾军的一部分,打的是红巾军的旗号。后来他小有所成,占了和州,小明王还封他做了个副元帅。多年以来,如果没有红巾军这个大帽子戴在头上,他朱元璋也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猛。他还说,小明王和刘福通的红巾军在反元斗争中表现最出众,就是从道义上讲,我们也应该出兵相救。
刘伯温大吃一惊,他借着幽暗闪烁的灯光仔细审视朱元璋的表情,他很快就发现,朱元璋这次是认真的。要知道,朱元璋从来都是只为自己考虑的人,让他为别人考虑,拯救别人一次,简直是太阳西升。
人有情绪反常之时,但刘伯温确信,朱元璋不会反常到去做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,唯一的解释就是:朱元璋如果不趋利,那就是在避害。
刘伯温想到这些,就直接问朱元璋:“如果你把小明王解救出来,置于何处?”
刘伯温的意思是,小明王是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,救他出来,难道让他继续当皇帝?那不是给自己扣了个紧箍咒吗?如果不让他做皇帝,必然要杀他,那你救他做什么?
朱元璋愣了,因为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。他当然也想过这个问题,正是因为想过却没有答案,所以才使解救小明王这件事成为一道难题。
他问刘伯温:“先生有什么好计策?”
刘伯温反问:“你说的是小明王被解救出来后的归宿问题?”
朱元璋说:“是啊。”
刘伯温大大地摇头,险些把头摇了下来,说:“这个问题可以不存在的,只要你不救他。”
朱元璋终于说出了内心最深处的想法:“如果不救安丰,张士诚必然攻陷它,到那时候,张士诚的气焰更为嚣张。我们这不是鼓舞张士诚的士气,让他来进攻我们吗?”
刘伯温哑然失笑,说:“张士诚已被我们打得吓破胆了。我们不进攻他,他就要在那里烧香拜佛了,怎么会来进攻我们?况且,此时的韩宋帝国已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韩宋帝国了。张士诚就是把小明王和刘福通活捉,塞进囚车里,游遍整个中国,也不会得到任何能量,我们何必担心这个呢?这根本就不是问题。”
朱元璋站了起来,搓着手,坚定地说:“还是要解救,我不知为什么,也没有明确的理由,但我只是知道我要救出小明王。至于如何安置他,那就如你所说的,走着看吧。”
刘伯温也站起来,有点激动,说:“你不担心陈友谅?据可靠情报,陈友谅正在厉兵秣马,只要我们给他一个机会,他就会冲杀过来。”
朱元璋无动于衷,但说出来的话却极为严厉,毋庸置疑:“这件事就这么定了。”